发表时间:2021-01-18 12:13:58
文章作者:小编
浏览次数:
这周PayPal获得国付宝全部股权,成为100%外资支付机构的新闻在支付行业传开,甚至破圈进入大众视野,微信、支付宝迎来大敌的观点甚嚣尘上。
不仅如此,在整个2020年,支付牌照的买卖相当频繁,各类支付品牌、商标层出不穷,字节跳动的doupay、快手的老铁支付、携程的携程宝、拼多多的多多钱包、B站的bilibilipay等等,互联网强企争相进入支付行业,似乎一场支付大战又将开打。
然而,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挑起支付大战是否有资质?
监管层无数次提醒入局的企业,从事支付业务需要持牌。在打支付战争之前,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持牌,不然会被监管提前“缴械”。
此外,支付牌照也分业务类型,想要与巨头争夺支付市场,就必须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。根据296号文,即《条码支付业务规范(试行)》的要求:“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,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。”
也就是同时需要持有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两种业务类型,如此筛选一下,其实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收购的支付牌照,都是为了获得互联网支付资质,即在线上开展相关业务;说的再细一些,大多数还是为了开展钱包业务,规避二清风险,降低通道成本,抢夺支付数据主动权。
根据上表统计,较早获得支付牌照的京东和美团已经开展线下收单业务,但更多是作为微信支付、支付宝的服务商存在,在部分场景或者地区会通过聚合支付码顺便支持自己的钱包业务。在后来的一些互联网企业里除拼多多的资质较全,其他企业还以互联网支付资质为主,更多处于守势,发展钱包业务,防范支付巨头的业务渗透。
所以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别说挑起支付战争,能够让用户使用自己的钱包产品已经很不错了。即便这周被热议的PayPal虽然在境外有超大规模的用户,场景支持丰富,币种支持众多,但没有银行卡收单资质,也就不能在中国做线下扫码支付业务。服务跨境电商,才可能是其破局方向。
资质只是基础,市场推动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。
打破两强格局的阻力在哪
如果谁想颠覆现有的双巨头格局,那么必然要将用户、商户以及服务商三个角色均纳入其生态当中。
原来的银行卡收单是四方模式,即银行、收单机构、卡组织、商户,其中银行作为发卡机构,与用户实现对接。然而,二维码支付却形成了三方模式,甚至两方模式。
三方模式,即商户、服务商、支付账户方,但如果商户直接使用微信支付、支付宝的收款码自行收款,便成了两方模式。
早期两大支付巨头推二维码支付时,通过强有力的补贴,超低费率,让许多小微商户自行打印收款码。再到后来,服务商群体加入,支付宝的蓝海计划,微信支付的绿洲计划相继推出,逐渐演变到三方模式。直到“断直连”后,清算机构才开始介入到支付巨头的交易当中。
再反观当下的互联网企业,谁能够在用户、商户、服务商三端打通呢?
首先是需要庞大的用户人群,或者说庞大的钱包用户群体。先看一个小目标,钱包用户超过1亿的有吗?
2020年12月份数据显示,滴滴支付用户近3000万,凭借打车场景,用户量已经足够高。美团尚未公布其支付用户数量,但每次引导开通美团支付,或为提高使用率折叠竞争对手都能招致“嫌弃”,拓新促活,都不容易。银联云闪付在2020年8月用户量达到3亿用户,基本可以说是中国移动支付第三极,从日常观察来看,使用率也较高。
早年,微信支付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,但绑卡数量仍然不佳,2014年年初的春节,通过微信红包,这一“珍珠港偷袭”在极大的提升了绑卡用户比例,到2014年年底,微信红包业务的推出带动绑定银行帐户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帐户才超过1亿。彼时微信已经拥有5亿活跃用户,绑卡率为五分之一左右。
那么谁有能力再发动新一轮的“珍珠港偷袭”,通过何种创新才能驱动用户绑卡?支付还是个高频动作,支付宝尚有活跃度焦虑,况且其他机构?
其次是商户,当年微信支付、支付宝推出二维码支付,进入的是一个完全真空的市场,彼此是对手也是帮手。在用户与商户双重补贴下,KA商户重点攻占,小微受理市场逐渐辐射,才有了现在的市场格局。
但现在如果一个新的支付角色进入,没有强大补贴,商户更换受理方意愿不强。实际上银联云闪付在受理商户方面已足够广泛,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面前表现不俗。
最后是服务商层面,在没有庞大用户驱动、商户需求的情况下,非嫡系聚合支付服务商,如何愿意为新兴的支付角色服务?
除了用户、商户、服务商层面需要全面打通,今时在反垄断、支付监管加强、断直连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下,监管环境早已大不相同。同时微信支付、支付宝也不会傻坐着,比如当拼多多支付如何对微信支付产生威胁时,你觉得这家社交巨头会怎么办?短期内突破两强格局,或许只有等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双双宕机了。
当然,支付战争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次爆发。
第二场支付战争,战场在哪?
如果需要终结两强格局,要么是政策上的降维打击,要么是突破式的技术升华。
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其实可以是颠覆两大支付巨头市场地位的政策。2020年年初,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试点还如火如荼进行,两联交相辉映,消息不断。然而疫情爆发之后,相关试点沉寂,到2020年12月,传闻各大代表机构在成都召开了相关会议,但目前政策、市场均未有实质性反应。
如果条码支付实现互联互通,一定程度上在商户和服务商层面彻底打通,支付企业只需要发展自身钱包业务,就有可能抢占一定市场,这或许也是2020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加大力度发展钱包业务的一大因素。
另外一个就是数字人民币的盛行。如果数字人民币全面铺开,所有商户打通,任何一个机构,只要获取数字人民币的接口渠道,其应用就可以转变成一个支付应用,那么整个支付市场也将重新洗牌,六大行作为运营方,将成为最大收益方。
以上二者,更多是政策上的改变,数字人民币许多前端技术都是老技术,只是后端逻辑改变,仍然更加趋向于政策的改变,同时二者也是目前看得见的改变。
那么突破性的技术和产品可能出现吗?从降低成本来看,二维码支付已经足够低成本,并且足够便捷,但合规性方面,在“跑分”盛行下略差,还能有怎样的支付技术能超越二维码呢?